法螺
藏語稱為「東嘎葉起」。這種右旋海螺曾是古代戰場上的軍號,當佛教傳入西藏後,海螺變成了法螺,用於為佛教宣傳教義,螺聲再不會挑起戰火,帶給人們的是和平安謐。海螺有左旋右旋之分,用於佛教法器的歷史約有兩千多年。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,帝釋天等將一右旋白色海螺獻給佛祖。
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、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法器,又是樂器。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,按佛經說,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,響徹四方,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。
海螺用於佛教法器的歷史約有兩千多年。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,帝釋天等將一右旋白色海螺獻給佛祖,自此,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圓滿的象徵,用於宣講佛教教義,給人們帶去和平。有的法螺有裝飾,有的法螺不裝飾。裝飾海螺用於法事活動,由專門的司號僧吹響。法事活動所用的法螺,一般都是鑲金嵌銀,華麗無比,其中最有名的是鑲翅法螺。不裝飾的法螺,一般供奉於正殿,放在青稞之上。
現在中國的藏、蒙古、滿、納西、傣、京、漢等民族依然採用。法螺是藏族的八瑞相(亦稱八吉祥徽、藏八仙和藏八寶)之一。
樸實清苦的藏人把金、銀、銅、紅珊瑚、綠松石等人間最美好的寶物,鑲嵌在法螺上,以示對佛的尊重和敬仰。在拉薩的布達拉宮裡,就珍藏著一支體形碩大的銀翅大法螺,螺身以銀包飾,雕刻各種吉祥飾物圖案,平常雖秘不示人,但以其珍貴,早已聞名於世。法螺與藏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如娛樂、集會、佛事、出海、進山等均以吹法螺為始。